內容創業建議(如何將客戶帶入到我們的情境中來)

 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04

  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,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容易、更加全麵,在此情況下,如果你認為內容創業變得更加容易了,那就錯了。和其他領域一樣,內容創業也離不開二八定律,隻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夠獲得成功。下麵,是微商貨源小編給大家的幾點建議。

  1.無時無刻不去丟掉存量。

  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存在巨人的話,巨人的身材不可能和我們一樣。如果把我們任何一個在場的人,放大5倍,身材必須發生變化。2為什麽?因為同比例放大5倍,實際上你體重增加了125倍,是立方。但你的腿骨橫街麵增大25倍,是平方。因而,就你現在的身材來看,腿骨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,這會將你自己壓死。所有的愚昧,都是你站在現在的處境,然後畫一根延長線,想自己的未來。我們老是覺得現在的道路可能對,因此乘以一個多大的數,想象自己的未來。丟掉存量不是把它扔到垃圾堆裏,是在你的創業版圖當中把它丟掉,你自己不去管而已。我們是像狗熊掰棒子一樣,掰一塊兒,然後不是丟掉地上,而交給相信的人。

內容創業建議.jpg

  2.內容創業不是內容創作。

  內容創作基本上是忽略用戶端的,因為一個偉大的創作者,都是完全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表達這個世界的,用戶因為喜歡你,會追隨你,以及進入到你的世界。這就是為什麽小說要寫那麽長,電影要拍那麽長,因為你要將你的情境和視角分享給用戶。不過,現在,我們做內容創業,必須對用戶給予極大的尊重,他們並不會長時間看我們的文章,這種情況,你怎麽為他提供內容?我給大家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標準:

  1)比如羅輯思維的微信公眾號文章裏,硬標準叫“絕對不準出現感歎號”,因為感歎號是個人情緒,但公眾號裏不可能有人跟著你的情緒走。

  2)第二就是最大可能不使用形容詞,使用形容詞是你在邀請用戶進入你的心理感受,但是用戶進不去。

  3)此外,以微信公眾號為標誌,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閱讀方式“屏閱讀”,過去我們是一個字一個字念的,微博時是一行一行看的,現在掃一眼過去看的是一屏,所以你的所有節奏,都要適應這一屏的感覺。

  如果你創業,希望獲得的是用戶而不是粉絲的話,你不得不去尊重用戶的狀態和場景。用戶在晃來晃去的地鐵上打開微信看你一眼已經不錯了,你要保證每一屏裏麵有金句、有數據、有關鍵信息。

  這就是為什麽我說經常看到很多人寫的軟文美輪美奐,然後來一個大逆轉,你還知道賣的是什麽嗎?肯定不知道了,因為已經把注意力消耗完了。

  羅輯思維曆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,一篇文章在全國的傳播都是過億次的。我們預料到它會火起來,非常興奮,所有商品提前重新調整,所有最好賣的東西全部調到首頁上來,準備第二天做個大生意,結果第二天早高峰已經過去了,什麽都沒有發生。

  為什麽?後來我得出一個結論,內容流量的高發期,一定是電商銷售的低穀,這是羅輯思維血淚教訓,為什麽呢?這是因為消費者買東西和看東西,都是消耗的同一種荷爾蒙。

  隻有那些從來不賣東西的公號才會去追求什麽十萬+百萬+,真的想做生意的,需要有不斷上升的流量,這個流量是可以變現的,這都是內容創造和內容創業的差異。

  3.想好怎麽拆夥,再開始創業。

  從一個人到公司化、團隊化,“一個人要活成一個隊伍,一個隊伍要活成一個人。”如果完不成第一步,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內容創業者。但是一旦做到第一點就會發現,你的挑戰是後麵那句話,很多的內容創業者往往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團隊領導者。我強烈建議大家創業之前一定要找好你的合夥人,找好之後,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呢?分股權嗎?分工嗎?都不是,是談好怎麽拆夥。

  創業公司都麵臨這個問題,就是創始人之間的價值是在不斷動態調整的,創始之初最重要的那個人,幾年發展之後不一定是最重要的,內容創業尤其如此。

  這套調整機製不是說情感上能不能接受,而是必須要白紙黑字來保證用最低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來完成。一旦發生這種事情,對公司價值的影響非常大,團隊往前走的前提就是準備好拆夥方案。

  4.樹立用戶為君王的姿態。

  從價值觀層麵,樹立以用戶為君王的服務姿態。這不是句空話。現在我們所找到的這個場景,就是把每一位用戶都視為是皇上,我最多算是個侍讀學士,皇上的時間重要不重要?皇上的興趣重要不重要?皇上的感受重要不重要?所以我們經常講這句話,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把每一個用戶變成君王,你打開手機會發現同時周邊有幾千輛車伺候你,打開餓了麽有上千個廚子等著給你做飯。用戶在實體和空間消費領域,已經被伺候得像個皇上了。

  這種狀況在知識行業會不會再次發生?我的答案是會,因為當用戶變成皇上的時候,不可能回到教育知識領域就變成孫子了,所以誰能把用戶是皇上的姿態找對,誰就能分享這批知識創業的紅利。

  5.做高頻、持續、小額、碎片的內容產品。

  如果你要生產知識類的內容,這四點非常重要,高頻,日更,小額,碎片。

  一個知識生產者應該接受這一點:我們當然知道讀經典讀大部頭很重要,就是讀不了怎麽辦?我給你一個過渡性的解決方案。

  在知識領域,其實出現了一次特別大的機會,過去在知識生產當中主要是這三個行業在提供內容:出版、教育、傳媒。

  今天我們之所以在內容創業上有很多的糾結,是因為今天的內容創業者通常是具有傳媒屬性的人,而傳媒多數都是免費模式。但我們忽略了出版和教育一直都是付費的。

  所以如果我們去看一個大的版圖,你會知道知識創業一定要向出版和教育行業學習,怎麽生產讓用戶付費的內容,良性循環和發展。

  6.知識服務是巨大的機會。

  但是出版、教育、傳媒這三個行業不約而同地受到大的衝擊,為什麽?我個人認為是姿態問題,他們過去都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姿態。

  如果有人把這個情況率先逆轉下來,不用仰視,平視行不行?我可不可以不再要求我的用戶既得給我付錢,還得是我的粉絲,還得表達對我的崇拜?我們就是一個內容的消費交易,買完了你走了,我接著生產更好的內容。

  在未來幾年,內容創業依然占據很大的優勢,不過,競爭也是極其大的。以前,我們要一兩年時間的積累,才能成功,而現在,我們可能需要三四年的時間。我們如果想要成功,需要在這個領域長時間做下去,如果你不在,有機遇出現,你也不會明白。